池氏探源:福安涌源公南平善甫公众裔孙联合考源纪要
池氏网推荐语:
大胆推论、小心考证!
这是一份很有见地的祖源考察纪要文章!
好文章,直接看。无需赘言。
福建福安龙溪(后溪)池氏宗祠内景
池氏探源:福安涌源公南平善甫公众裔孙联合考源纪要
池子廉/文
2018年2月28日南平西塘、前峰、村头、闽清尾洋等地池氏善甫公众裔孙冒雨驱车太姆山麓福安市松罗乡后溪(原龙溪)村,组建福安、南平、闽清寻根问祖联合考察组立马开展考源工作。
我们在后溪村村长兼联合考察组组长池平兴宗亲堂兄家住了三天,有如回到家的感觉。
福安后溪池氏宗祠在旧址复建十余年,坐癸向丁水出辰。纵观全景,似蟹王喷金,横行霸道,站立高处眺望;却像双狮戏球呈福祉。
拜谒宗祠,先祖灵位金光闪烁,庄严肃穆;悬挂大厅上方的匾额“祖德流芳”、“祠宇焕彩”名不虚传;祈桌前两侧花岗岩立柱对联“源出渑池祖功宗德流芳远、派传石岊子孝孙贤世泽长”,警示子孙不忘祖。宗祠里无价之宝琳琅满目,处处可见祖地情缘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池氏文化。
大家都无拘无束、欣喜若狂,时而捧着古老厚重的龙溪池氏宗谱研读、摘录、拍照,时而翻阅20年前封面由我设计的闽清池氏联修谱反复讨论、比对、推算,得出如下结论:
一、涌源、鲤腾、可祖是同一个人
其依据有:
公元1201年宋嘉泰元年福安龙溪池氏宗谱序及其源流图均载源公为入闽始祖;
公元1556年明嘉靖丙辰闽清旗峰池氏旧谱序载源公为始祖;
元末闽清白鹤厅水灾、人屋漂流、9代失考等;
公元1416年明永乐14年长乐文季公支系谱载“鲤腾公入闽入泉”,让闽清宗亲如获至宝,于1999年重修池氏谱时把错拜梦鲤公几十年后改鲤腾公为始祖,并在修谱新序中载:池姓六十二世即有鲤腾公讳涌源,居光州固始县,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与其家人随王入闽;
还有广东池家渡谱佐证“鲤腾公字涌源,官福州刺史参谋……”;
又“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
浙江瑞安谱也佐证:“入闽始为池可祖,随军入闽平乱,致仕泉州,居同安县永安乡。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
福安龙溪池涌源公衍派载: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涌源公随军入闽平黄巢之乱,泉州刺史陈嵃表十分看重涌源公,因其年力精壮善骑射、精通兵法,同王潮统兵,军功官领都统史。909年涌源公随军入武威军(今福州)。公元926年唐天成元年,公年60余,因见王延翰无道,告病退老,全家乔迁同安永安乡。公生孝、悌、忠、信四子。
2018年3月1日,我们上山考察省级文物保护古墓:
清赐孝义兼优 墓主乾十、号腾齐,孝男永安,
查龙溪池氏宗谱:墓主人四个名字——成龙,字允升,行乾十,号腾齐;
孝男永安,字致淮,号耦溪,行雪一,也有四个名字。
我祖父有六个名字呢。有孝、悌、忠、信四子,把父亲四个名字佐证为一个人有何不可?
也许会说:“我认可同为一个人的说法,但一个人不能分身去龙溪又去闽清白鹤厅啊,儿子怎么变成七个啦?”
我也曾为此纠结久久难眠。
但在昨天晚上突发奇想:自从结束母系社会后,历代有钱有势人三妻四妾的还少吗?身为同王潮统兵军功官领都统史的涌源公娶一妻一妾总共生七个儿子会多吗?源公把妻儿安置于福州东路、闽侯,自己带小妾住怀安石岊村,后又安家同安永安乡,难道不可以吗?
(请注意柱联!)
请福安龙溪、闽清下杭、尤溪中仙以及长乐等地涌源公裔孙们持认亲兄弟态度,皆大欢喜不好吗?
不要争是非与大小,不要朽而不化,拿出诚意、和为贵!
相信科学!请中仙、长乐、龙溪池氏源公裔孙们做DNA检测比对,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吗?
我善甫公派下七兄弟裔孙们于正月初七在闽清尾洋宗祠落成暨春节联谊会上一致同意:派代表并邀请龙溪宗亲进行做DNA检测比对认祖归宗。
如今若能与中仙宗亲一起进行检测比对,岂不妙哉!敬请阿池宗亲出面主持指导,感激不胜。
二、通过年代推算,地缘论证,拟涌源公第三子忠公传善甫公
首先设计先祖每代平均25年计,把一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福安龙溪十世孙枢撰谱序时间上推10代得951年,较接近忠公弟信公(即玑公)于梁开平年间公元911年复迁长溪松州的年代,说明枢作靠谱,值得深究。
把玑公年代后推18代,450+911=1365,与翻阅龙溪谱序18世孙年代较接近;同理,把忠公951年后推18代得1401年,与前峰池氏购地建宗祠时间1404年非常接近。由此可见:传宗接代时间吻合,由忠公传肇基公、善甫公可能性非常大。
我们期待中仙、龙溪宗亲密切配合,以科学手段实现认祖认亲之梦。
再则从地缘论证。
《龙溪涌源公衍派》载:池氏涌源公生孝、悌、忠、信四子,分四大房派……忠公有一支后迁延平府尤溪等县,发族甚盛,分迁亦多。南平、尤溪同属延平府,而南平南溪毗邻尤溪口,无论是从尤溪至尤溪口,还是从尤溪去延平或从延平往返尤溪,都必经南溪唯一”官道”。善甫公前辈肇基公先前曾住在南溪,后迁樟湖坂,很可能他在延平至尤溪途中疲于奔命掉队或疾病,暂时落脚南溪,时间久之就此定居。
这仅此从年代推算和地缘论证,最关键还得进行DNA检测比对。
三、从闽清县志(P44一45)说起
“吾乡水松树植于路旁,已有数百年矣。一说前代同时迁来者皆植有水松树,以为表志。”
我敢断定:三者并存,由梅溪迁来和前庄迁来池氏族人和睦共处有水松树作证。
可叹:小山间白鹤厅因元末师法公祈雨,暴雨水涨”三十丈”,人屋漂流所剩无几,前庄二世五公一子迁白鹤厅也难幸免。隔七代约185年,有圣才佛保公,取原奔走闽清王台柯处居住的蓉俤回路下溪,分一支於闽清白鹤厅,人丁兴旺。
因此我认为:现在下杭宗亲绝大多数都遗传前村基因。
就目前国内情况看,认祖归宗宜在1200一1500年前后进行DNA检测较准确,时间相隔仅数百年做DNA检测比对效果欠佳。
其它史料多提也无益,我们毕竟是亲上加亲的宗亲,但愿前庄、下杭都长长久久,平平安安。
至于前庄和尤溪云盖间各种传云和不实记载,只因前峰于公元1404年建祠和尤溪县令公元1378年批准陈源燈改随母姓为池源燈仅隔26年,有违事实,不可取。
四、考谱感悟与疑惑
通过考谱遇到具体问题,深感修谱时对族人生卒年间的记载和是否入赘、抱养的注释之关键性。这与”视如己出”是两个不同概念,省不得。
再者,攀附也不好,既要继承老祖宗老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才行。
在考谱过程中,不能光看谱序就定调。其实,序后之支谱记载更具体详实,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再则,对神话传说(阿池注:主要指闽清族谱中记载的师法公与唐县长斗法一事),应视为佛教和道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良苦用心,仔细品味会发现些许蛛丝马迹。
比如公元1556年明嘉靖丙辰旗峰池氏续修家谱旧序中载:
嘉熙二年戊戌(公元1238年),周坦之榜有伯益公。状元周坦立“天降流光”四字,以赠同进士池伯益,及先进士池福、池洙、池师鲁。
唯独该年代可信!以此推算出:元末师法公祈雨,水灾致白鹤厅不堪居,势英公迁三都下杭。
我一直不理解《闽清下杭池氏续修谱新序》中载:公元1472年明成化八年五月初四暴雨,洪水涨漫三十丈,全邑灾……遂于元末明初师法公、势英公迁下杭。(与闽清白鹤汀简介四迁出内容相同)
前后时间有问题:元末明初在公元1368年,而成化八年乃公元1472年,前后相差104年,不合逻辑!依其意:迁下杭在先,人屋漂流在后,前后矛盾,颠三倒四,令人费解。
依旧谱序:元末明初师法公祈雨而水漫数丈,还说得通。若依新谱序,无凭无据冒出明成化八年全邑灾,令人难以置信。
再把公元1238年周坦赠伯益“天降流光”四字匾为年代主线,上推四代到六世文托公、应天公、文季公,为公元1138年;往下推9代为1463年,与师法公元末明初1368年祈雨相差近百年,真让我满头雾水。不过,从(1463一1238)得225再除以9得25,与我原设计每代25年相等,证实失考9代正确。
写此体会,供研谱者参考。
老朽识浅,拙作献丑,见笑之余,多多赐教。
前峰子廉
2018.3.13
作者注:
通过寻根溯源,建设池氏文化交流中心,进一步加强池氏族人认同感及其共同文化凝聚力,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期待焕彩!可喜可贺。
——池子廉
背景资料:
详见:http://chiw.org/chi/forum.htm
入闽池氏始祖究竟是何人?
阿池
据传錞先生介绍,目前福建池氏族谱大多采用福州刺史参谋池鲤腾的说法,是闽侯出的一本池氏族谱上白纸黑字写着,大家都视为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而竞相采信;参见《入闽池氏源流》
闽清联谱委收集的池氏历代名人录有:池涌源,池氏六十二世之裔,为闽地开基始祖部将招讨使。池 然,涌源长子,公元945年闽惠帝封尚书郎。参见《池氏历代名人》
本记录为揭阳池家渡村谱志所佐证:公元220年,池氏总代数四十世瑗公被封为河南省中牟县令。瑗公后裔二十三世(即池氏总代数六十二世)涌源公居河南省固始县。公元875年,黄巢率领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8年涌源公随王潮、王审知起兵讨巢,入据闽地。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改国号为梁,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封涌源公为“招讨使”。涌源公定居闽地,为闽池氏开基之祖,其后裔蔓延福建省各地。 涌源公之子然公(池氏六十三世)居福建南安县,公元915年,然公袭爵仕泉州司兵曹参,被闽惠帝封其上书郎。参见《石牌池氏寻根记》之《西河族谱考释与辨源》
据1949年池垂纶修《志成系池氏族谱》之《丰洋续修家谱序》称入闽池氏始祖为池养化: 民国三十年(辛巳)岁,六都下杭乡族人池步墀倡议:联合我开闽始祖养化公之胄裔、蕃衍我省各县之同宗,合撰建宗祠于六都下杭乡,晋奉神主及禄位。
据1997年岁次丁丑重修《瑞安前池西河郡池氏族谱》之《池氏西平西河二郡联谱序》称入闽池氏始祖为池可祖:
汉时有瑗公者,为中牟令。瑗公生二子,长世昌公传十一世至可祖公,随军入闽,平黄巢乱,致仕泉州,居同安永安乡。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信公支派有池公兴者,于宋咸平年间徙居长溪赤岸。公兴公生一子注公,注公生三子,长子住赤岸,三子移居江西,次子养老公住彩岙,此即西平郡彩岙支派之肇祖也。又涌源公后裔玑公住后溪,此即西平郡后溪支派之肇祖也。 瑗公次子居西河,历晋而唐,至宋咸淳年间,有池梦鲤者,为特科状元及第,尤卓卓可表者也。其后裔徙居霞浦,发族甚盛,此即西河郡池氏之所由来也。
综上所述,入闽池氏始祖可能名鲤腾、涌源、养化、可祖。或者本是一人,所用名字号不一故也;或者所援引资料各别,当可考而互现真伪。
(阿池2004.10.7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个明确的答案——池传錞先生倾向于鲤腾公、涌源公和可祖公为三个人(参见池传錞先生新作《在闽的池姓渊源探索》),尽管三人都出于河南固始并于唐末随军入闽,但所受官衔不同、主要的播迁地略异。如仍有证据显示四名为一人、或所述辈份差异而实为同宗,诸如此类的不同看法,欢迎继续争鸣!)
另外,关于师法公先迹,请参考:
2007.4.11阿池辑《闽清白鹤汀池氏简介》
龙溪《西平池氏宗谱序》
——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辛酉春
西平池氏宗谱序
人之本者,祖也;祖之本者,天也。
追姓受氏,自开辟以来,人禀五行之气,储天地之精;
生于摄提而分,人类始有姓氏。
逮有殷发祥,吾祖讳 民公,事周穆王有功,封其食邑于西河渑池,遂以所居之地为姓。
而万派之会,千枝之本,皆原于此矣。
厥后,汉晋魏唐之间,衣冠济济,序立朝端,载在史册——
曰允茂、曰邦辉、曰循彻、曰瑗、曰亚子、曰仲鱼、曰恪、曰琼、曰以忠、曰涌源、……
世居河南汝宁光州固始县。
值巢芝之乱,源公翊戴军正,随王潮入闽,兼有闽岭五州之地,因家石岜,而生璣公。
当时,僭猾蜂起,民无定趾。
璣公于梁开平四年辛未,避地于长溪松城龙溪,而开基焉。
以其地沃人稀,山明水秀,草木苍蔚,吾祖卜筑于此。
数传之后,苗冠于里,族甲于时,诗礼传芳,耕读朂后。
元来蕃衍先人口授,分居于古田白溪、温州池家岭、蔡阳岭、兜下村、后岭、仙蒲,错处星居。
至今,裔络殷盛,各有谱据,
但恐世代流远,
族谱未会,目至亲如路人;
祭祀不周,置蒸尝于度外。
今吾谨抽薄田数亩,俾子孙
祭祀,以系其心;
会谱,以联其族。
毋分其祀,如分如驰,天必殪之。
然古之论谱,不以世胄之贵为可尚,
而以世德之美为可徵。
睦族之道,
喜相庆也、贫相恤也、役相励也、力相藉也、难相恤也、丧相吊也。
爱亲敬长,及于宗党,岂不厚欤?
恐后人不肖,
昆仲而荳萁,
亲亲而楚越,
不知同系于一人之心也!
为吾子姓者,
效张公艺之百忍,
守颜子渊之四勿,
修身齐家,岂不睦欤?
或士也、农也、工也、商也,
尚不忝厥宗、墮厥绪矣!
或至于惰者,盗也,
又至于讼者,健也,
玷其宗,倾其家,而亡其身,
于此可不慎欤?
故诗曰:
无忝尔祖,聿修厥德;
尔等懋诸毋忽!
时
宋嘉泰元年辛酉春王正月 吉旦
十世孙 枢 稽首百拜 谨书
版权说明:本文授权编辑发布,所有图文版权属于池氏网,若有转载,请联系池氏网chiw.org——阿池
宗族活动
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筹委会) 第一次扩大会议胜利召开
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闽西客家分会2月1日成立
喜讯:热烈祝贺江西会昌县文武坝水口村国惠公宗祠重修竣工典礼隆重举行
喜讯:正月十五,福安龙溪池氏举办开基祖诞辰1108周年纪念日活动
池氏名人:
池氏名人:沉痛悼唁:池氏文化名人——池云亮先生
池氏文化名人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联谱总理,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顾问池达程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理事长池春晖
池氏探源
池氏寻根
文化:故乡情深——福建南平漳湖镇高州村前村(池氏祖居地巡礼)
寻根:贵州遵义播州区苟坝、苟江,贵阳开阳县毛云池氏支系宗亲拜访记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